碳酸镁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面制品、乳制品及糖果等多个领域,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无锡弘利鑫将深入揭秘食品级碳酸镁的生产工艺及其严格的质量标准,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及消费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食品级碳酸镁的生产工艺
食品级碳酸镁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归纳为几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1. 白云石碳化法
白云石碳化法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其原料主要为白云石矿或菱镁矿。首先,将白云石矿与煤炭一同煅烧,生成熟料。随后,熟料被送入消化池,用废镁水消化成一定浓度的灰乳液。灰乳液经过分离除渣后,送入碳化塔与来自煅烧窑的二氧化碳进行碳化反应。碳化合格后的浆液经分离过滤,得到碱式碳酸镁沉淀。最后,该沉淀经过脱水、烘干、粉碎等工序,即成为成品食品级碳酸镁。
2. 卤化碳化法
卤化碳化法则以苦卤为原料,结合白云石或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生产。具体步骤包括消化、沉淀、碳化、热解等反应,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镁。
3. 卤水纯碱法
卤水纯碱法是将苦卤稀释后加入纯碱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粉碎等工序制得轻质碳酸镁。
4. 新型低成本工艺
将食品级硫酸镁颗粒加入食品级碳酸钠溶液中,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得到碳酸镁沉淀。随后,通过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即可制得纯净的食品级碳酸镁。
二、食品级碳酸镁的质量标准
为确保食品级碳酸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纯度、杂质含量、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标签声明和包装要求等多个方面。
1. 纯度与杂质含量
食品级碳酸镁应具有较高的纯度,通常要求在99%以上。同时,其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重金属(如铅、汞、铬、铜等)、砷、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微生物指标
食品级碳酸镁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其符合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这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微生物污染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 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食品级碳酸镁中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样受到严格限制。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原料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手段,确保其含量不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4. 标签声明和包装要求
食品级碳酸镁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的要求,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同时,产品标签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产品规格、用途、成分、贮存条件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使用和储存。
食品级碳酸镁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添加剂,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一条:氧化镁与醋酸纤维相互作用机制
下一条:深入探讨碳酸镁在环保处理中的多方面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
返回列表 |